国内碳纤维价格大幅下滑,碳纤维产业如何破局?


随着国际形势向着两极化发展,全球经济逐渐低迷,加上3年疫情影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遇到了困难,其中也包括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产业。碳纤维被认为是近几十年内的“新材料之王”,高强的机械性能配合极小的密度,让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宽广。航空航天、军工装备、医疗设备、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新能源领域等都可以因此得到较大的生产效率提升。那为什么“万试万灵”的碳纤维从今年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黑色黄金”碳纤维价格大幅下滑

往年,国内碳纤维企业并不少,但是整体的产能却不高,加上市场需求量较大,碳纤维供不应求,碳纤维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光时刻。卖方市场决定了买家想要获得足量的碳纤维,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

如今,行业则迅速转入了冰点。据上海钢联数据,截至10月底,碳纤维市场均价为94.7元/千克(含税价)。其中,小丝束碳纤维T300(12K)价格为85元/千克,较年初下跌39%;T700(12K)价格为145元/千克,较年初下跌37%;大丝束碳纤维T300(48K/50K)的价格为72元/千克,价格较年初的下跌幅度超过小丝束。碳纤维产业中,从源头企业到下游相关产业都受到波及。

供需配错导致碳纤维价格极速回落

截止今年10月底,大丝束大丝束碳纤维价格较年初跌幅约四成,小丝束碳纤维价格同样深跌,跌幅略小。当前碳纤维行业理论毛利润已为负,大丝束碳纤维和以T300为代表的低端小丝束碳纤维预计将面临亏损困境,说明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低迷的状态。有专业人士分析,其中需求疲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需求疲软的同时,供应端的产能却在极速提升。

碳纤维新增产能如期释放,并且主要集中在低性能产品,行业不断内卷绞杀,降价出货成为唯一选择。此外,下游拓展不及预期,消费端需求放缓,比如风电领域的应用无有效拓展。高性能产品方面,国内企业距离海外企业产品差距仍十分明显,产品升级尚需时日。数据显示,2023年9月国内碳纤维表现消费量为4197.7吨,同比减少7.8%,环比减少13.0%。

供给端扩产不断,2023年多家在建产能陆续落地,其中包括吉林化纤1.2万吨复材碳化线、中复神鹰西宁2.5万吨等,国内碳纤维总产能已达近12万吨/年,同比增长近4成。在规划方面,据统计国内未来3年内拟在建产能已超20万吨(2022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仅13.5万吨)。

高品质碳纤维并不缺少买家

碳纤维价格大幅下降,是否可以说明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将会受到迟滞?这个问题不单单从国内来看,对比多家海外碳纤维龙头企业,可以发现他们的高品质碳纤维产品的销售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而有稳步上升的趋势。

日本东丽作为碳纤维龙头企业,凭借全型号产品类型及大范围应用实现碳纤维业务逆势增长;日本帝人则凭借下游复材等多样化应用保持了业务稳定,利润还得益于原料价格下降实现了增长;美国赫氏则受益于下游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强劲需求实现增长。

在全球碳纤维产业业绩承压的背景下,碳纤维行业特别是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等高端领域的需求并未受到很大影响,国际巨头相关业务基本实现逆势增长。由此可见,国际巨头产品线布局广泛,抗风险能力强,同时碳纤维下游复材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相比之下,国内碳纤维产业大量布局趋同方向,不仅应用领域受限,也容易在产能密集落地时期导致价格战或受下游需求波动影响

国内碳纤维产业该如何破局?

既然传统行业没有优势,那就要从新兴产业入手,拓展应用布局,如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和机械人行业等。其次是要发力新技术,实现现有产线降本增效,加速突破高端产品。

1、新能源汽车:随着近年来国内新能源品牌向高端突破,比亚迪仰望、广汽昊铂等自主品牌豪华车对于碳纤维等高端原材料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如广汽昊铂SSR车型的机盖、车门、顶盖等共计32款零部件均为碳纤维构成。

根据现有订单数据估算,24年在中国生产的碳纤维车身汽车有望达到1万辆以上,在中国碳纤维车身市场中的份额已经达到70%,下游合作厂商包括比亚迪旗下仰望,吉利旗下极氪、路特斯,广汽埃安的昊铂等。

2、风力发电:风电叶片是国内碳纤维应用中的大头,占总用量的三成以上,主要应用在海风叶片的主梁。2022年度中国风机订单量再创新高,达到93.8GW;2023年1-4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4.2GW,同比增长35%。

据预测,2025年我国风电叶片领域碳纤维总需求达7.32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4.3%,市场规模将达83.4亿元。虽然近期风电需求有所放缓,多家风电主机厂替换碳纤维动力不足,但仍是未来增长预期较为稳定的一环。

3、智能机器人:碳纤维作为机器人轻量化核心材料,可应用于机械手等部位。据Stratistics Market Research Consulting数据,2027年全球人型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141亿美元,有望拉动碳纤维增量5287.5万吨,成为碳纤维下一个重要增长极。

种种迹象表明,低端碳纤维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低品质碳纤维产品的应用需求很难再进行较大幅度的拓展,低性能碳纤维市场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个阶段,需要国家的政策调向,鼓励国内碳纤维企业集中精力,突破高端碳纤维产业化瓶颈,开拓更多高性能碳纤维的应用场景,提高高品质碳纤维的产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碳纤维行业中占据主动权。

其他动态


产品应用

预浸料是将强化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Aramid纤维等)含浸于环氧树脂或者其他结合材料的sheet状态的产品,耐高温产品的开发已经达到TG180℃、220℃、280℃;高透明无白点产品实现了泡水无白点;低温80℃固化产品在造船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好评


日常生活中的碳纤维加工件产品应用

高性能的碳纤维材料因为不断的应用而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通过碳纤维材料制作的产品也彰显出了不俗的性能,也在众多的行业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到,本文就一起跟着来看看有哪些碳纤维产品加工件。


碳纤维预浸料是什么材料?一文看明白碳纤维预浸料

在整个的材料应用上面,高性能的材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碳纤维就在众多的材料中脱颖而出,那通过碳纤维材料制作的产品也在很多高性能领域中备受欢迎,你比如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都有碳纤维预浸料的身影,这里面就是继承了碳纤维的高性能表现,那碳纤维没办法单独进行产品的制作,需要跟其他基体材料配合才能用于产品的制作,那这里面就要引入碳纤维预浸料名词,很多人对于这种材料却不是很了解,本文就来给大家说说这是什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黑色黄金”的强势崛起

现如今的轻量化应用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很高的需求,你比如汽车、火车、飞机,减重以后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要是,但是很多人对于碳纤维材料还是比较陌生


轻量化汽车的碳纤维汽车零配件有哪些?

高性能的材料领域中,碳纤维材料是绕不开的话题,整个的材料能够提供非常高的强度性能,制作的产品重量还非常低,这让寻求轻量化的产品带来了更好的优势体现,汽车就是很好的应用案例。


碳纤维材料的神奇之处,为什么称为“新材料之王”

碳纤维是新型材料的一种,展现出了非常优异的高性能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色黄金”。现如今非常多的领域中都有其身影,小到钱夹、鱼杆,大到高铁、飞机、卫星都是碳纤维大展身手应用的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力开展碳纤维技术研发,近年来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果,完成了大丝束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使得我国成功跻身宇航级碳纤维技术的国家。